三农名企网

欢迎访问三农名企网

三农名企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服务单位

【抚州】乐安县公溪镇庭院“微经济” 激活“大潜能”

时间:2023-05-06 来源:江西省乡村振兴局  作者:佚名

  暮春时分,走进江西抚州市乐安县公溪镇新居村,平坦干净沥青路宛如青丝带,缠绕村庄,绿树掩映着一排排白墙农舍,一处处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农家院落的房前屋后,与周边笼罩薄雾轻烟的黛青群山、闪现春耕倩影的美丽田园相映成趣,构成了一幅别具韵味的江南春色图。

  近年来,乐安县公溪镇坚持以人为本,立足当地实际,整合资源要素,全力推进庭院经济,激活村民尤其是脱贫户内生发展动力,实现了“活了资源、富了村民、美了村庄、强了集体”的良性循环。

  微种植盘活闲资源

  “现在村里杂草地、垃圾堆都变成了菜园、果园,开窗见绿,推门闻香,叫人爽心悦目。吃不完的瓜果蔬菜还可上市卖,一年到头可挣一笔不小的收入。”新居村脱贫户曾红兰笑眯眯自豪说着。村庄整治工程实施后,公溪镇各行政村均存在大片拆危拆旧的荒芜地,因历史权属和宗族关系,荒芜地存在户主多、个体面积小、农户不愿改变现状和界址等情况,给开发利用带来一定阻力。经调查研究,该镇抛出由村集体统一开发、栽种林果花卉,“变废为宝”,外出农户以闲地入股分红,在家农户与村级集体一起开发的想法,赢得了村民拥护支持。新居村村办公司将村内荒闲地5000余平方米,全部栽种马家柚,果树收成70%归村级集体、30%分红农户。同时,该村在果园内播种格桑花、波斯菊等花卉,实现果园中有花、花园中有果,色彩斑斓,很是喜人。原本居住“土味”村庄的村民们,现在过上了令城里人羡慕的“洋气”生活。

1

  加工坊聚集闲劳力

  剁鱼、冲洗、晾晒、发酵……该镇公溪村熊运金在院子内熟练地操作制霉鱼块的流程,她生产的霉鱼块、豆腐乳、南瓜饼、竹笋干等土特产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“香饽饽”,产品供不应求,一年的收成足可维持一家4口的日常生活开支。“将制衣厂的原料领回家,加工制成各类饰品,再卖给厂里,每月可获利1200元以上,同时可在家里照顾年长的婆婆和上学小孩,使在外面务工的丈夫可安心挣钱。”该镇乐家村村民周艳琴对家里生活很是满意。“在镇上帮扶车间做事,蛮方便,技术含量不高,老人、妇女等半劳力均可在家门口就业,按件计薪,上班时间可自我调控、随进随出,多劳多得。”公溪村脱贫户黄美英兴奋说道。公溪镇帮扶车间始建于2020年,由镇、村两级在荒坡上建厂房、配冷藏室,出租给南昌食环食品有限公司经营,主要生产“骨肉相连”“小鲜肉”等烤串类生食品、“钵钵鸡”“卤煮”等熟食品,产品远销广东上海等地,长年吸纳当地村民务工60余人,每年分红村集体收入30万元。该镇目前建有食品加工、机械零部件制作、布艺饰品加工等小作坊150余家,有效解决了老人、妇女等半次劳力、闲散劳力就业达2000余人,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。

  小旅园点燃“闲”时光

  时下,该镇武家村桑葚园正值挂果期,颗大饱满桑葚压弯枝头,挑逗味蕾,招来不少游客前来采摘。“基于对第二故乡的情怀,我于2018年在武家村荒洲地上,创建果业基地300余亩,种植了桑葚、水蜜桃、葡萄柚、沃柑等水果。不少城里人空闲时带着小孩春采桑葚夏摘桃、秋冬则摘沃柑柚,一年四季果园人来人往、好不热闹,基地长年聘请当地5名村民务工,美化了荒山,增加了村民收入,丰富了市民的‘休闲’时光。”身为721矿退休职工(浙江人)薛宽文,一边忙碌引导游客停车,一边介绍。公溪镇属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二铀矿储藏地,原核工业部721矿在此创建全国最大铀矿开采基地,为国家核工业的“两弹”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,从上世纪50年代至2000年改制重组前,该镇活跃着5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及家属。近年来,该镇积极探索矿区旅游开发新路径,深挖“军工小镇”内涵,利用盘活原矿区办公楼、生活棚区、老火车站等资源,开发系列旅游产品。已打造矿史展馆1处、农家乐32家、矿工主题民宿5家,每年吸引721矿游子带着儿孙圆梦“回家”之旅上万人次,年产生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。同时,赣东学院将该镇作为教学实习点,每年有一大批师生来老矿区从事测绘和勘探实践活动。

友情链接